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营盘路108号领御大厦6楼
电话:
0731-85209195
E-mail:Nobelcradle@vip.sohu.com

友情链接:  诺贝尔摇篮新地东方明珠幼稚园    |    诺贝尔摇篮康桥长郡幼稚园    |    诺贝尔摇篮早教研究所幼稚园    |    诺贝尔摇篮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幼稚园

特色教学

研学旅游 贴近天空和大地的深度学习

分类:
爱国主义教育专栏
作者:
来源:
2019/06/18 11:20
浏览量
【摘要】:
游必有魂,游必有心,游必有学,游必有文,游必有方,游必有乐,游必有体(育)。这描述的大概是一种古今在场、身心在场、思悟在场、情理在场、文武在场的深度学习,是一种有灵有肉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可以生发无限智慧的集体思维训练。在以数字化标榜深度学习的网络时代,这样的学习更有体味和灵性。中国少年游,将游出一个新境界。  近来,“传统文化”和“研学旅游”成了教育“热词”。教育部等11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中小

    游必有魂,游必有心,游必有学,游必有文,游必有方,游必有乐,游必有体(育)。这描述的大概是一种古今在场、身心在场、思悟在场、情理在场、文武在场的深度学习,是一种有灵有肉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可以生发无限智慧的集体思维训练。在以数字化标榜深度学习的网络时代,这样的学习更有体味和灵性。中国少年游,将游出一个新境界。

长沙市开福区诺贝尔摇篮湘江壹号幼稚园

    近来,“传统文化”和“研学旅游”成了教育“热词”。教育部等11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一批专题研学旅游路线,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

 

   “游学”是延续至今的教育之路

    游学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教育所倡导的重要教育方法、个人成长方式。

 

    3月28日至31日,常德迎来湖南省长沙诺贝尔摇篮小学和幼稚园的孩子、家长、教师一行300多人。他们在此举行以唐代朗州(常德时称朗州)司马、诗豪刘禹锡为主题的研学旅游。研学旅游是诺贝尔摇篮的办学特色之一。

研学旅游也叫“游学”,他们的创办者认为,游学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教育所倡导的重要教育方法、个人成长方式。

    在我国古代,“游学”是圣贤的成长之路,是重要学说、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之路。孔子曾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夫子甚至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孟子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曾游历齐、宋、魏等国。西方的苏格拉底、歌德等人,也曾有过重要的游历期。据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俞可研究,哲学家伊拉斯谟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就读于法国巴黎、意大利都灵,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著述于德国弗莱堡,长眠于瑞士巴塞尔,一生都在游历。

    “游学”是古代士子成长中的必要经历。史载,文人志士多游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说,司马迁、杜甫等,二十岁左右开始,都有十几二十年的游学经历。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王海兴说,经学家郑玄也曾“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地”。少年李白、少年韩愈等,都曾有过一段游历期。“少年游”后来成了曲牌名。

    “游”也是中国特有的教育思想。古代学子从师受业,谓“从游”。孟子曾曰:“游于圣人之门”。潘光旦曾把学校比作水,师生比作鱼,老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可见,中国传统教育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说,总是枯燥、乏味的,许多宝贵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今人去挖掘、践行。

   在现代教育中,研学旅游是很多有志之士的自觉选择。据《湖南第一师范校史》记载,1917年暑假,毛泽东邀请在长沙楚怡小学教书的老同学萧子升等,一同去农村进行一次长途研学旅游。他们有意识地不带一文钱,采用“游学”的办法来解决食宿问题。这次旅游,历时一个多月,行程900里。途径长沙、宁乡、安华、益阳、沅江等5个县的广大农村。1917年冬和1918年春,他又和蔡和森到农村作了两次调查。这种徒步旅游,是青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深入学习,也是他提倡活读书、读活书的实验。鲁迅先生曾带着学生到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寻求别样的世界和别样的人们,第一次见到了“自来灯”、电话等许多异乎寻常的洋玩意儿。

    到了当代,研学旅游对当前受到应试诟病的学校教育来说有特殊的教育意味。原湖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梁尔源说,研学旅游让学生在走中学,见中思,行中反刍,让书本知识活起来,让知识面更广。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雄辉教授说,研学旅游对学生身心发展、眼界开阔起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热爱大自然,尊重劳动者。研学旅游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研学旅游所特有的深度学习方式,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潘新和认为,研学旅游与一般的春游、秋游等休闲、观赏活动不同,目的很明确,是“研学”——研究与学习,以旅行的方式,求知、治学。“这对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孩子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有重要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还有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面如果加上一句‘思万物理,写万篇文’,意思就更完整、到位,更切合研学旅行对求知、治学的要求。”

    研学旅游是师生贴近大地的行走,是师生身心在异乡异地的重新调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易海华认为,研学旅游可以“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让学生增强生存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健全人格。

 

研学旅游是一场盛大的跨界深度学习

    研学旅游激发了人们对学习形式、内容,对师生成长方式和方向的丰富想象。研学旅游对儿童成长速度与成熟程度作用巨大,不可替代。

 

    研学旅游是极富创造意味的教育行走,它激发了人们对学习形式、内容,对师生成长方式和方向的丰富想象。诺贝尔摇篮的刘禹锡系列研学活动体现着对新的教育形式的探索。

    第一项活动是,全体参观常德长约4000米的中华诗墙。三、四、五年级学生做导游,为幼儿园孩子、家长介绍诗墙及沿途景观。四年级廖泓瑞自始至终带着他的“队伍”,为他们讲解常德会战、长江抗洪和刘禹锡诗歌。五年级王熙和他的“队伍”失散了,又重组了一支开放式队伍,一路讲解下来。

    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研究员、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研学旅游研究分会首席专家兼新闻发言人齐大辉教授说,这种形式的研学旅游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回顾与体验历史,理解与完成精神雕塑,在汗水中感受与分享生命价值。王海兴说,研学旅游的群体性特点,势必要求学生展开团体合作,这对他们的包容力、互助能力、配合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

    第二项活动是,中学生、小学生临时混合编班,大学教授和中小学教师从不同角度讲解刘禹锡诗歌。

    常德一中语文教师彭岚的赏析课《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以画解诗,并不断把镜头拉远,引出更多的名篇和刘禹锡二十几年的贬谪经历。

    诺贝尔摇篮小学校长助理隋晓娜展示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并在教学中吟诵了这首诗。用吟诵的方法教学,一直是诺贝尔摇篮古诗词教学的特色。为了华彩词句,诗人们常常如贾岛般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她让学生体悟诗中哪些字用得好。小学二年级学生罗梓睿最喜欢“二十三年弃置身”一句,认为“弃置”用得最好。五年级杨凌宇喜欢“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解释了“烂柯人”的典故,认为“翻”字用得最好。好在何处?虽然两小儿搔首良久,心里有话却一时说不出来,但是,在不足10年的人生经历中,这大概是他们第一次以文学赏析的视角来打量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古诗。

    诺贝尔摇篮小学校长孙彩红借刘禹锡《陋室铭》尝试了以写作为导向的阅读教学。当堂写作任务是批注《陋室铭》,批注是古人的一种读书方法,以评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悟、心得等写在文章空白处。她要让学生掌握这种文体,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不断积累读书心得。常德一中一个学生的批注,引来场内学生和评课教师的赞叹。他用蓝色笔标注语法,用红色笔标注鉴赏。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句旁,他标上了“起兴”。批注环节结束后,紧接着仿写《陋室铭》,不少小学生和中学生当堂完成了任务。

    常德一中柳叶湖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饶海霞的《走近刘禹锡》,以历史线索串讲刘禹锡生平,起到了梳理和拓展的效果。

    中南大学古典文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杨雨专程赶来,为中小学生上“大课”《前度刘郎今又来——诗豪刘禹锡的朗州行迹》,并解答学生疑问,场上掌声不断。接下来的一天,诺贝尔摇篮小学副校长阳玉涓为随之而来的小学生和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演讲《神奇的研学旅游》。

    此一番大、中小学教师的相继“提点”,让这些小脑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头脑风暴。与中学生、大学生一起听课、写作、回答问题,是特殊的童年经历。齐大辉说:“研学旅游对儿童成长速度与成熟程度作用巨大,不可替代。”

    第三项活动是古诗联谊活动。诺贝尔摇篮的小学生先后与常德一中柳叶湖学校的初中生、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大三学生进行古诗联谊。初中生和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较为深厚的古典诗词素养,小学生们因在诺贝尔摇篮幼稚园期间就背诵了大量古诗词,有了“童子功”,因此表现突出也在意料之中。此前,部分小学生与自己的老师刚比过一场,赢了。二年级陈孝庭说:“跟博学多才的老师们同台展示,我比较紧张,但还是挺自信的。”

    小学生与初中生、大学生成了朋友。小学生们吟诵起《陋室铭》,送给哥哥姐姐,还奉上了自己出的“书”。大学生们穿上古典装束,朗诵《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酬谢这些让他们饱尝压力和兴奋的小学生。初中生们则用拥抱表达心情。二年级学生邹霖颖说:“初中的哥哥姐姐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要更加努力。”一位大学生给二年级陈瀚翔留下了联系方式,“我以后会写信给他的,并向他们学习。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和他们比赛:‘前度刘郎今又来’。”陈瀚翔说。

    第四项重要活动发生在柳叶湖司马楼,司马楼为纪念刘禹锡而建,楼前有刘禹锡的大型铜像。孩子们用稚嫩但真诚的声音、童真而庄重的表情、虔敬且端正的身姿,进行刘禹锡故事决赛,与老师一起载歌载舞,向这位大诗人致敬。新学期开学伊始,诺贝尔摇篮小学和各个幼稚园进行刘禹锡故事比赛,选拔出的学生参加常德的研学旅游活动,进行决赛。

    潘新和说,研学旅游是校内学习的必要扩展与救济,在应试教育语境下尤其重要。这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带来的首先是价值观、诗意情怀的浸淫。他们懂得要做像刘禹锡那样安贫乐道、重德轻物的君子,懂得什么是君子、小人,物质、精神,高雅、低俗,这是理想人格的教育。其次是苦难观、人生观的启蒙。从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情中,感受到他“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乐观,给孩子未来人生一抹亮色,知道如何面对坎坷、挫折。再其次,从伟大诗人精神生命的永生与诗文美感的陶冶中,获得语文学习与言语表现的动力。最后,从名篇中学习诗歌体式,培养诗歌写作的体式感,激发读诗、写诗的兴趣,为孩子的诗意精神奠基。

 

研学旅游的形式和实验价值

    随着各地各校研学旅游的不断开展,教育界在新的时代将进行一场大型的、特殊的学习实验。若教、学均至“游”境,当是美妙的精神享受。

 

    《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过去、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月7日,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主办,诺贝尔摇篮小学和幼稚园、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湘湖学前教育科技研究院承办的“一带一路 敢为人先 研学旅游 筑梦中国——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研学旅游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名家教育论坛”在湖南省音乐厅举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旅游协会名誉会长何光暐先生在致辞中指出,研学旅游要为贯彻立德树人任务开拓新途径;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那么,怎样搞好研学旅游呢?

    潘新和认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与智力、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加之所处地区的人文教育资源、经济发展状况不一样,研学旅游的形式要因人、因地制宜。幼儿园孩子、小学生侧重于学习求知,中学生侧重于学习治学。在这个过程中,听、说、读、写活动应贯彻始终。

    王海兴认为,“研”是“旅游”的核心。小学的研学旅游应该以体验式为主,比如体验不同乡土的文化,走进大自然,培养观察天地万物的习惯,建立初步的审美情趣等。可以参观地震局、消防局、军营,培养自救能力。中学的研学旅游应该集中在博物馆参观、传统文化体验、职场体验、科技研究等方面,接触一些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较大型的研学旅游,往往是混龄的,应该开发适合混龄特点的研学形式。像诺贝尔摇篮的常德研学旅游,跨了幼稚园大班、中班、小班和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共9个学段。王海兴认为,这为校内教育摸索了一条新路——在某些项目的学习上进行混龄活动。古代私塾的混龄排班,具有朴素的自我教育性质。学长为兄、为师、为表率,学弟学妹也因此对自己严格要求。

    研学旅游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教育资源的互动。齐大辉认为,诺贝尔摇篮的常德研学是家校区协调教育工程的雏形结构。易海华认为,这让孩子们长了学识、长了见识、长了胆识,也给常德教育引入一股活水。常德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身边文化资源的重大价值,更好地传承并践行本土优秀文化。

    研学旅游的成果应该怎样体现的?潘新和认为,可以是考察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也可以延伸出访谈录、新闻、通讯、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的写作。自然,也可以体现为歌词、绘画、演说、歌舞、戏剧表演、微电影等。让学生将求知、治学的收获,体现在言语“表现”(精神创造)上,提高言语素养、能力,且获得愉悦感、存在感。

    随着各地各校研学旅游的不断开展,教育界在新的时代将进行一场大型的、特殊的学习实验。若教、学均至“游”境,当是美妙的精神享受。诺贝尔摇篮认为,游必有魂,游必有心,游必有学,游必有文,游必有方,游必有乐,游学有体(育)。这描述的大概是一种古今在场、身心在场、思悟在场、情理在场、文武在场的深度学习,是一种有灵有肉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可以生发无限智慧的集体思维训练。在以数字化标榜深度学习的网络时代,这样的学习更有体味和灵性。如齐大辉所言:“中国少年游,将游出一个新境界。”

关键词: